绘新版图 铸新辉煌
能够坐拥更大的事业版图,是每个企业家心底的梦想;不论当下自己的企业有多大,再跨一步永远都是不会休止的期望。事实上,企业做任何一种战略选择都要先回答:为什么要这么做?企业的成长并不等同于规模扩大,只有“做大”、做强”两者互为支撑,才能实现持续成长、基业常青。
2012年ITMA,同和首次展出细纱机,杜钰洲视察同和展位。
同和纺机:进军主机使命召唤
同和在2012年首次推出细纱机,就像扔出一颗炸弹,引发行业热议。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同和的选择,然而,同和目前的主机产值早已超过专件,并且极大地带动了专件的销售。同和用一张漂亮的成绩单,对各种争议给出了自己的态度。
在崔桂生看来,做主机是同和的必然选择,进军主机市场,同和更是有备而来。据了解,同和做任何产品都遵循着四个原则——“看清、想清、算清、准备好”,在新产品的推出上,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,并在各项条件成熟后,才正式实施生产主机项目。
崔桂生说,做主机对同和来说是一次影响未来命运的重要决定,意义重大,当初涉足主机业务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:其一,响应国家号召,顺应企业发展,走转型升级之路。“未来5~10年里,是纺织工业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。建设纺织强国,装备是基础,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纺机行业、关键纺机产品依赖进口,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纺织强国。”
其二,国内主机市场虽然竞争激烈,但是存在低价位、低档次竞争,很多纺织企业为了提升产品质量,无奈之下只能引进国外的主机设备。“同和做主机从小的方面而言是为了自身的发展、壮大,从大的方面讲是为了中国的民族工业,为了让更多国内用户用得起、用得好国产主机。”
由此可见,同和做主机产品是有准备的。此外,同和开发主机也可更好地发挥产业链资源优势。“我们将罗拉、摇架、紧密纺核心专件与主机产品四位一体,使产品更加贴近用户,为用户量身定做。”崔桂生如是说。
对于选择“大而全”还是“专而精”的发展战略,在崔桂生看来,关键是要看能否保证企业的生命力。所以,企业在两者的选择上,应该考虑的是企业自身的状况。同和在选择发展模式时,既因循自身特点、特色,同时也注重与时俱进。因此,同和是根据战略需要来扩充产品线,而非盲目扩张。唯有心无旁骛才能持久成功。